特朗普又开始“找茬”了,这次的目标很明确,中国的“海上巨龙”——造船业。 从今年10月14日起,凡是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,都得交一笔“买路钱”,单次最高150万美元,累计停靠费甚至能飙到350万。美其名曰要“重振美国造船业”,实际上就是想卡中国的脖子。 只是华盛顿没想到,还没等到10月份,中远海运早就悄悄改航线了——美国的港口,咱们的船不去了! 这事儿要从今年3月说起,当时特朗普刚提出这个想法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急忙在3月24日搞了场听证会,讨论这项针对中国船只的收费政策。 最初他们打算一刀切:只要是中国造、或者挂中国旗的船,进港就得交一笔高价“入场费”。结果还没等中方回应,美国自己人先吵翻了天。航运、农业、能源这些行业大佬纷纷站出来泼冷水:这么搞,物价不得飞起来?贸易还怎么玩?到头来坑的还是自己! 想想也是,现在全球新造的船舶中,有74.1%都是中国接的订单。去年一年,中国船厂拿到的新船订单金额就超过1340亿美元,这在全球9000亿美元的造船大蛋糕里占了相当大的份额。美国想绕开中国造的船?基本不可能。 华盛顿那边一看反对声音这么大,到了4月份就开始松口了。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,美方正在考虑“调整”收费标准,甚至可能推迟实施时间。所谓的调整,就是按船队里中国船的数量收费——中国船少的公司交得少点,多的就得多交。
可中方这边已经不打算陪他们玩了,中远海运这些大企业早就开始行动,美国航线上的中国船越来越少,运力全部转向欧洲、东南亚和拉美市场。中远海控牵头的“海洋联盟”也在重新排兵布阵,四家成员公司(中远海控、达飞、长荣、东方海外)一商量,干脆重新规划全球航线,成本能降不少。 美国人这才发现,自己可能踢到铁板了。 中国造船业的实力摆在那儿: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船都是中国造的,超过七成的新订单都在往中国跑。而且市面上主流的18种大型船只,14种中国排第一。像技术含量很高的液化天然气船、巨型集装箱船、还有能运成千上万辆汽车的滚装船,中国不光能造,早就实现批量生产了,质量速度都没得说。 回头再看看美国,自家的造船业都快“熄火”了——全球订单吃不到1%,全国能用的商船加起来才八十艘左右,这怎么比?没招了,只能拉上韩国组个“队友局”,琢磨着联手应对中国。可韩国去年拿到的新船订单,体量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,市场份额也不过17%。这差距,明摆着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。 更尴尬的是那些已经买了中国船的美国公司:交不交钱?交吧,成本大幅上升;不交吧,船进不了美国港口。连世界航运理事会都看不下去了,公开警告:这政策只会推高物价、扰乱贸易,甚至冲击美国港口的正常运转!
事实证明他们说得对,美国港口空出来的位置很快被其他国家的船舶填上了,那些美国企业该进的货还是得进,该出的货还是得出,只是成本变高了而已。 中方这边趁着这个机会加快了内部整合,中国船舶工业和中船重工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上市船企,效率更高了,成本控制得更好了。绿色船舶这块也没落下,2024年中国新接的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了国际市场78.5%的份额,比2021年的31.5%翻了一倍多。 现在看来,特朗普这一招不仅没卡住中国的脖子,反而给中国造船业提供了向多元化市场转型的机会。中国企业正忙着开拓新航线、寻找新港口、发展新伙伴,全球贸易的大局并不会因为美国一个市场的变化就停摆。 说到底,做生意讲究的是共赢,搞封锁打压那一套,最后很可能是把自己路给堵死了。
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