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浒传》中最讽刺的情节,莫过于结局时的一个设定。宋江的亲弟宋清,虽然在整个故事中戏份不多,但却在最后成为了赢家。故事中提到:“上皇准宣宋江亲弟宋清,承袭宋江名爵。不期宋清已感风疾在身,不能为官。上表辞谢,只愿郓城为农。上皇怜其孝道,赐钱十万贯,田三千亩,以赡其家。待有子嗣,朝廷录用。后来宋清生一子宋安平,应过科举,官至秘书学士。” 你看,虽然宋清在梁山之后几乎没有什么作为,简直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,然而他却通过宋江的名声继承了爵位,还获得了丰厚的资助和后来的儿子升官的机会。这样一个配角,竟然成了最终的赢家,娶妻生子,生活得舒适安逸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武松的结局。作为故事中的“打虎英雄”,武松的过往经历充满了英雄气概。无论是景阳冈的打虎,还是后来的怒杀西门庆、醉打蒋门神、血溅鸳鸯楼,他的种种壮举都让人热血沸腾,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。而即使在梁山聚集了许多英雄好汉时,武松依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光芒,比如在征东昌府的战斗中,张清凭借着“没羽箭”的名号几乎击败了梁山一众头领,其中不乏五虎将级别的存在,武松不仅救下了好兄弟鲁智深,还全身而退。这种戏份显然在作者施耐庵笔下,让武松看起来犹如主角般耀眼。
展开剩余72%然而,到了征方腊的时候,武松的命运发生了变化,他失去了以往的光环。被“灵应天师”包道乙斩断一臂后,他从此没再登上过战场,甚至连宋江都不再重视他。当其他兄弟如鲁智深都被劝归朝,甚至诱以“还俗娶妻”的承诺时,面对武松,宋江却仅仅留下了“任从你心”四个字,完全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。无论如何,武松只因受伤成了“废人”,而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。后来,书中简短提到:“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,后至八十善终”,这个结局看似平淡,实则充满了悲凉。
其实,武松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人物。即便有“打虎”的事迹,他的形象也未必完全正面。就从他在十字坡的经历就能看出这一点。
十字坡的经历
武松曾两次造访十字坡。第一次是他被押送去孟州时,途经孙二娘的黑店,并与她发生了冲突。当时,武松已经察觉到孙二娘不是什么好人,于是故意激怒她,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教训她。
如果真是英雄,武松完全可以一举杀掉孙二娘,因为书中明确提到,孙二娘和她丈夫张青是做“剪径”的勾当,即拦路抢劫,甚至宰杀过路客做“人肉包子”。然而,武松却并没有直接惩罚他们,而是放过了孙二娘。当张青求情时,武松不仅没有动怒,反而与他们结拜为兄弟,还在他们家中住了三天,享受了他们的款待。这一情节表明,武松并非完全正直,他对这些“贼寇”没有丝毫心理负担,甚至能够在他们家中过得很愉快。
第二次当武松回到十字坡时,孙二娘和张青再次为他招待了五天时间。武松当时已经不像刚刚从景阳冈出发时那样心存正义,反而更加放开了自己,甚至没有多少反感与这些“恶人”打交道。武松此时的心境,也透露出他已不再看重自己曾经的英雄身份。
武松的罪过
孙二娘曾送给武松一套装备,这件装备原本属于一位死去的头陀。书中描述,武松拿到这套装备后并没有立刻行侠仗义,而是开始变得更加凶残。他曾在蜈蚣岭杀了王道人,这本应是为民除害的行为,但他却在杀害王道人时,毫不犹豫地也杀了那个无辜的道童。更让人惊讶的是,武松对这个道童的死亡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意,反而冷笑着说道:“先把这鸟道童祭刀!”他甚至完全不知或不在乎道童的真实身份。
武松从一个英雄人物逐渐沦为一个无情的“行者”。而那把“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”,正如孙二娘所说,似乎带着某种怨气,这把刀让武松变得更加冷血和无情。这一切说明,武松的变化并非偶然,施耐庵并没有亏待他,虽然让他断了一臂,但并未直接让他丧命,这也算是一种“偏爱”了。
在这段情节中,武松的成长并非向正义迈进,而是逐渐沉沦于暴力与冷酷之中,最终的孤独终老,也正是他所选择的结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