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评价张耳、陈余是“凤凰男”。
这种评价基于他俩均是通过女方的资助获得了阶级跃升的原始资本。
从张耳、陈余到刘邦再到陈平,《史记》中均记载了他们不平凡的婚姻,以及他们借助妻家力量迅速崛起的故事。
如果仅以“凤凰男”作为他们的评价有些片面,其实他们更主要的能力是借力。
张耳是大梁人(即今河南省开封市),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的门客。秦国灭掉大梁之后,张耳逃到外黄(即今河南商丘市民权县西北内黄集),并在此安家。
外黄是张耳的福地,在这里他的短期命运和长期命运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。
外黄有一个富家女,长得很漂亮,太史公难得地用“甚美”来形容一位女子,她被其父嫁给了一个才能平庸的人。对于这一安排她没有妥协,选择了逃婚,去倚靠他父亲的门客。
展开剩余72%这位门客非常熟知张耳的为人与能力,就把张耳的情况介绍给了这位女子,她最终听从了建议,请求其父给她解除与“庸奴”的婚约,随后嫁给了张耳。
对于张耳来说,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,不费吹灰之力,抱得美人归。
在妻家的资助下,他不仅做了外黄令,此时外黄还属于魏国。他的贤能之声也更加远波;同时,他也有资本招揽远方的宾客,其中就有后来的汉高祖刘邦,不要感到意外,很多事情都是存在因果关系的。
如果说张耳的婚姻模式是‘个人对个人’的 C2C(女方主动选择、门客搭桥),那陈余就是‘家族对个人’的 B2C 模式(富家公乘氏主动择婿)。
富人公乘氏知道陈余并非普通的庸俗之人,便把女儿嫁给了他。
如果追根究底的话,可以发现他俩都很成功的塑造了个人IP,这种个人价值,首先通过婚姻的方式给与了回报。
俗话说:“人的名,树的影。”
秦国灭掉魏国几年之后,秦政府也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名士,特意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,张耳价值千金,陈馀五百金。为了躲避捉拿,他俩隐姓埋名逃到陈地,做陈地管理里门的吏卒谋生。
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之后,来到陈地,兵力达到数万。张耳陈馀去拜见陈胜,陈胜和他身边的人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是贤能的人,以前未曾见过,见面之后陈胜非常开心。
虽然陈胜表现的很重视他们,但实际上对他们的意见并没有完全听从,因此张耳陈馀想从陈胜处借兵去平定赵地。陈胜也不傻,他派跟自己关系很好的陈郡人武臣为将军,他俩为校尉去攻略赵地。后来张耳陈馀劝武臣自立为赵王,他俩也升级为右丞相跟大将军。武臣被杀后张耳陈馀立赵歇为赵王。
随着陈胜以及项梁相继被杀,赵国成为秦国的主攻对象。
在巨鹿之战中,张耳被困巨鹿,误以为陈余见死不救,导致他俩分道扬镳,陈馀的兵权被张耳夺取,一气之下离开。
张耳则一路跟随项羽入关,为后续封常山王积累资历。
张耳的名望以及跟随项羽入关为其积累了政治资本,项羽分封诸侯王时,分他为常山王。陈馀也因为名声,本来没有封赏资格的他,也被项羽封了三个县。而这三个县也是他后来邀齐叛楚的原始资本。
张耳跟陈馀前期一直都在吃个人IP的老本,随着楚汉战争的开始,张耳站队刘邦,陈馀则兵败被杀。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匹配他所获得的利益时,那这部分利益就会重新回流。
张耳有这种认知,他的儿子张敖也有这种认知能力,所以他们的子嗣虽然经过吕氏治乱,但是还能长期存续。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